咸丰县致力“三茶”统筹发展
近年来,咸丰县深入践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,致力于茶产业、茶科技、茶文化“三茶”统筹融合,发展壮大茶叶生产加工企业,探索出了一条茶树良种化、茶园生态化、生产标准化、产品品牌化的富硒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,让一片片“小茶叶”变身致富“金叶子”。目前,该县白茶种植面积达到14.5万亩,居全省第一位,全国第五位,先后获评“中国白茶产业发展示范县”“中国富硒白茶县”等称号。
一是做实茶产业。聚力成团,打造茶叶产业集群。形成支持茶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,抽调县市场监管局、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,以及茶叶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县茶产业发展服务专班,负责推进茶叶发展全产业链服务,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,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。部门联动、上下协同、主动作为,帮助茶企用好用活各类政策措施,提高惠企政策兑现质效。成功培育茶叶加工企业139家,其中,亿元企业1家,规模以上企业12家,省级龙头企业7家。同时,还培育了茶叶专业合作社110家。全县茶叶年产值超过20亿元,连续4年入选中国茶业百强县。
二是转化茶科技。咸丰推进生态低碳茶园建设,不断提升茶叶加工智能化、数字化水平,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建立“邓余良专家工作站”,重点研究咸丰白茶加工过程,改进加工工艺和原料利用率;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签订《共同推进咸丰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协议》,为咸丰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。为了鼓励茶企提档升级、做大做强,咸丰县还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。目前,全县已拥有先进茶类生产线23条,企业创新专利3项,茶叶加工企业新设备、新技术应用率超过80%。
三是培育茶文化。为推动白茶的标准化和品牌化,该县制定并正式发布了种植规程、加工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,为“咸丰白茶”品牌的发展提供坚实支撑。同时,咸丰县还在积极申请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,为品牌赋能。依托世界文化遗产唐崖土司城址,咸丰县充分挖掘茶诗、茶谜、茶令、茶歌、茶戏等茶文化元素,探索茶文化与世遗文化、土苗文化、红色文化的联结,深挖咸丰白茶的茶文化内涵,打造历史底蕴深厚的茶叶品牌。通过以茶为媒、以茶会友、以茶兴业的方式,多渠道宣传推荐,咸丰茶叶名声越来越大。
目前,咸丰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认证面积达5.5万亩,国家级农产品(茶叶)出口示范区认证面积达5万亩,有机认证面积超1000亩,绿色食品认证面积超10万亩,硒茶认证面积3200亩。至今,全县发展茶叶面积达28.3万亩,有茶叶种植户4.85万户14.9万人,茶叶加工用工近4000人,常年采茶用工2万余人,农户茶叶鲜叶亩均收入超过1万元,农户现金总收入超过10亿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