咸丰县:深入推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
近年来,咸丰县充分运用“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”的理念与方法,围绕群众所需所盼,以村民房前屋后人居环境整治为“突破口”,从解决群众身边的实事小事做起,创新激励机制让广大群众积极参与,整合全社会力量共建和美乡村。
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夯实环境基础。统筹衔接资金2.7294亿元,持续加大乡村产业、教育、卫健、文化基础设施等公益资源投入。积极协调地、水、电、路等项目建设要素保障部门,加大乡村建设项目推进力度,加快推进农村资源路、产业路、旅游路、乡镇(区)双通道和乡村振兴重点村双车道建设,构建以乡镇(区)集镇为中心,乡村振兴重点村为副中心,普通行政村为节点的农村路网;加强防汛抗旱基础设施建设,提升农村供水保障能力,推进农村饮水安全提标升级;推进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同步规划建设,推进5G网络进乡镇(区)、重点村和光纤宽带网络提档升级,开展数字乡村试点。充分发挥群众主观能动性,动员群众投身家乡建设,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和美乡村。
二是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。进一步完善“户分类、组保洁、村收集、镇转运、县处理”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,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,不断健全村庄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,引导农民逐步养成良好卫生习惯,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。常态化实施以“五清一改(清垃圾、清搭建、清杂物、清堆物、清张贴、改习惯)”为重点的村庄清洁行动,不断引导村民做好房前屋后卫生整治,积极开展村庄美化、亮化工作,以院落为抓手,推进“六小园(小花园、小菜园、小果园、小公园、小禽园、小庭园)”建设,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院落。持续加强对农村危房的排查和改造力度,做到“人不住危房,危房不住人”。加强农村厕所革命与生活污水治理有机衔接,选择符合农村实际、运行费用低、管护简便的治理技术,将改厕与生活污水治理同步设计、同步建设、同步运行,推进小型化生态治理和资源化利用相结合,完成农村卫生厕所革命年度目标任务。优先治理水源保护区和城乡结合部、乡镇集镇、中心村、旅游景区等环境敏感区域,持续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排查,实施分级分区分类管理。
三是完善以奖代补政策机制。进一步贯彻落实《关于做好共同缔造试点工作“以奖代补”项目政策措施组织实施工作的提示》及省州系列文件精神,切实加大以奖代补政策力度,按照“补贴启动、奖励先进”的原则,优先补助群众参与度高、受益面广的试点项目,激发群众参与共同缔造活动的热情。鼓励、引导各种社会力量,以多种形式投入共同缔造活动。调整优化审批流程,积极统筹协调各乡村建设相关单位,推进项目快速落地、完工。精简项目审批流程,奖补项目由乡镇(区)制定实施方案,县级备案后组织实施。加大向上对接力度,在政策许可范围内,将奖补范围扩大到公共服务类、公益设施类等项目。
四是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。以茶叶、油茶、烟叶等产区为中心,合理规划产区道路建设,实现产区道路提档升级,并对产区其他设施进行优化。加强对因灾影响产业的补植补种和管理,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。加大产业创新,在广泛遵循农民主体意愿的前提下,制定茶叶更新换代规划,分阶段鼓励茶农进行茶种更换,不断提高产业效能。持续加大农业产业培训力度,创新培训方式,开展农民现代农业技术培训500人次。支持实施硒茶研学基地项目,持续开展硒茶文化活动,促进农旅融合发展。
五是加快推进乡镇抱团发展。有序推进乡村建设行动,积极支持清坪镇龙潭司村申报州级示范村,辐射带动周边村。制定唐崖河沿线共同缔造乡村振兴示范走廊建设规划,强化唐朝旅游公路沿线及各主干道沿线建房管控。以彭家沟、杨家营、五龙坪、落马滩、鸡鸣坝等村为重点,实施扶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计划,积极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,建立紧密型“龙头企业+合作社+农户”合作模式。加大沿线特色文化景点规划,结合沿线村庄优势产业发展特色休闲旅游业,打造农业体验基地、农业研学基地,将示范走廊作为“世界文化遗产唐崖土司城址”的补充景点加以规划建设,提高文化旅游品质。积极争取县城—曲江—坪坝营镇组团项目资金落地,将沿线乡村振兴连片连线特色示范带建设项目优先安排、优先部署、优先推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