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>>新闻资讯>>县市动态

利川市:执“生态之笔”,绘就“大美利川”锦绣图


利川市聚焦生态文明建设,牢固树立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理念,坚持与自然为友、为发展赋能、谋幸福新篇,绘就“江山如画、宜居宜业”的壮美“锦绣图”。

执“尊重自然、生态保护”之笔,绘一幅“青山绿水共为邻”的“和谐图景"。利川市不断厚实绿色底色、筑牢生态屏障、维护生态安全,使天更蓝、水更清、土更净。一是保蓝天。加强扬尘管控,检查在建工地200余次,强化路面机扫力度,城区机扫率达90%;强化秸秆禁烧,建立健全市乡村三级防控机制,发放宣传单2万余份,全市未出现重大火点和黑斑情况;管控移动污染源,组织开展机动车尾气抽查联合执法行动,检测柴油货车61辆,合格率达96.72%,抽测非道路移动机械30台,合格率达100%。二是护碧水。严格落实长江“十年禁渔”,全市共放流鱼苗46300余尾;实施利川市城区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升级改造项目,2024年新建改造管网总长55km;完成69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,治理率达到51.6%;完成谋道、柏杨、团堡等乡镇6个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;完成长江流域170个长江排污口整治,整治率达100%。三是守净土。稳步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和国土绿化,7家生产矿山纳入绿色矿山建设,已通过省级验收2家,完成279亩荒山绿化,义务植树80余万株,森林覆盖率达64.22%;完成53家危废产废单位规范化评估,发现问题14个,整改率100%;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,实施化肥减量、农药减量行动,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率94%,农膜回收率85%,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75.2%,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100%。

执“齐心协力、狠抓治理”之笔,绘一幅“民生福祉节节高”的“幸福图景”。利川市深化多方协同联动,强化社会共同参与,凝聚攻坚克难的强大合力,共筑“生态兴而生活美”的“绿色家园”。一是扎实开展路域环境治理。2024年,共清扫路面2.8万公里,修补沥青路面1237.75平方米、水泥路面3012平方米,路面灌缝253.5公里,清理水沟2879.7公里,修整边坡1623.4公里;新设广角镜2个,维修增设百米桩432块、示警柱175个,清洗维护公路标牌,清洗维修标志标牌1453块,清理拆除非公路标牌56块,补划路面标线4.9公里。二是扎实开展老旧小区和城区污水治理。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工程,对5个片区内79个小区相关联的12条、约7.23公里市政道路进行道路雨污分流、弱电入地、道路恢复黑色化改造,共计投资约1.6亿元,预计总体项目于2025年7月完工;新建主管网69.25km、支管网51km,城区污水管网基本实现全覆盖,城区污水集中收集率显著提升。三是扎实开展城区环境治理。紧盯“脏、乱、差”等突出问题,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行动,实行“机械为主、人工为辅”模式,每日出动保洁人员600余人次、车辆300余次,清理城区死角垃圾约2吨、牛皮癣200余张,清洗中心护栏10千米、人行道5000平方米、垃圾容器及果皮箱约100个,全力营造干净、整洁、靓丽城市环境。

执“因地制宜、绿色转型”之笔,绘一幅“产业赋能谱新篇”的“兴旺图景”。利川市结合特色产业、自然环境等实际情况,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,构建“生态+旅游”融合发展新格局等方式,将生态“高颜值”转化为经济“高价值”。一是持续壮大以茶叶、中药材为代表的富硒生态产业。“利川红”品牌价值达42.15亿元,位列国家地理标志红茶品牌价值排行榜前十,获评“全国红茶重点产区”“全国重点产茶县域”“中国茶叶百强县”;全市中药材产业综合产值达18亿元,其中国家地理标志产品“利川黄连”市场份额占全国60%以上。二是持续壮大旅游康养产业。积极打造“凉爽利川·度假天堂”旅游品牌,连续五年上榜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,2024年1-10月年接待游客2150万人次、旅游综合收入169.71亿元。三是持续壮大绿色低碳产业。清洁能源产业实现综合产值20.05亿元,其中页岩气进入规模化开采利用和增储上产阶段,累计投产页岩气井13口,年产气量达1.6亿立方米。此外,利川市坚决遏制“两高一低”项目盲目上马,全市无高耗能、高排放项目,无“三磷”企业在利设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