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>>新闻资讯>>县市动态

利川市:聚力两山理论实践,打造森林康养胜地


利川是长江三峡生态保护重要屏障、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。近年来,该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,牢固树立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理念,依托绿色生态资源,充分挖掘自然、气候、生态、人文等多方面优势,努力打造森林康养胜地,发展具有利川特色的避暑养生型产业。

一、立足生态,在“绿”字上下功夫

科学“植”绿,培育康养基因。充分利用全省绿满荆楚行动、精准灭荒工程、国家石漠化治理工程、长江防护林建设工程、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等林业重点项目,大力实施宜林荒山荒地造林、通道绿化、村庄绿化、退耕还林、城区绿化、水系绿化的“六大工程”,全面培育森林生态植被,构建了全覆盖的生态保护空间格局,森林覆盖率近65%。

全力“护”绿,托起康养底盘。以三级林长制为抓手,全面落实全市471万亩森林管护责任,实现管护全覆盖、无缝隙、无死角,做到“山有人管,林有人护、责有人担”。

产业“增”绿,绘就康养画卷。以全域森林资源为依托,推出一批康养特色村、康养路线、康养食品等,致力于打造以山桐子、林果、林下药材为代表的林产品和林副产品,以苏马荡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为代表的森林康养示范基地,以自然风光为核心资源的中国地质公园、世界地质公园5A景区腾龙洞为龙头的A级景区群等多文化森林康养产品,建成生态效益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一体的森林康养产业集群。

二、着眼市场,在“凉”字上做文章

以“凉”为媒,引市场流量。聚焦生态气候独特资源,近八年持续举办“凉”交会等文旅康养推介活动,深耕老市场,开辟新市场。坚持举办全国山马赛、龙船调文化艺术节等品牌活动,围绕“凉”资源开展热营销,极大提升该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。

用“凉”兴业,促康养旅游。2015年,该市启动乡村旅游民宿建设工程,将旅游民宿发展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,相继出台《利川市“十村百企万户”乡村民宿旅游启动工作实施方案》、暂行扶持办法等规范文件,促进康养旅游蓬勃发展。目前到利川避暑康养的“候鸟”已达70万人,利川民宿旅游声名鹊起,已发展10个避暑小镇,民宿旅游村170个,中高端民宿50余个,床位1万5千多张。今年全市1-10月接待游客2156.66万人次,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近171亿元。

借“凉”引智,聚候鸟人才。该市将每年8月15日定为“候鸟”人才日,让更多“候鸟”认知利川、读懂利川和建设利川。成立22个“候鸟”人才工作室,已将千余名优秀“候鸟”纳入人才库,为60名高端“候鸟人才”颁发聘书,创新设立“候鸟人才”临时党支部和“红色驿站”,“候鸟”人才以顾问指导、短期兼职、对口支援等方式,为利川发展建言献策,汇聚成利川发展的重要力量。

三、聚焦品质,在“养”字上见实效

巧构思,精布局。明确提出把生态旅游作为“推动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大繁荣,把利川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的避暑康养度假目的地”,“十四五”期间,该市投资32亿元发展森林康养产业,着力打造三条森林康养带、两个康养基地、两个科研院校建设,形成森林康养的“三带两点两院”产业布局。

抓基础,促发展。借助精准扶贫及乡村振兴项目,加大投资力度,解决城乡水、电、气、路、网等基础设施短板。利用“华中药库”“世界硒谷”优势资源,大力发展药养医养产业、硒产业,建立健全利川市中医药产业链、硒食品产业集群等机制;成立湖北利川红产业集团公司。全市药材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68家,种植面积达27.5万亩,中药材国家级标准化基地5万亩,围绕四条富硒带,建成国家、省级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共10万亩以上,国家和省级有机农产品基地1万亩以上,德米特有机认证基地1个。先后获得“湖北省中医药工作先进示范县(市)”“湖北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(市)”“湖北省农村中医工作十强县(市)”等荣誉称号。成功创建利川红红茶、利川山药、利川黄连等7件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,4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,利川红、利川大黄2件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,利川红不仅成为2018年东湖茶叙国事用茶,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独家供应茶饮,还在2021年海南举办的第107届美国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茶项目中获特等金奖。富集的生态农业资源,为利川森林康养提供了特色优势。

优服务,强保障。以需求为导向,以提升服务能力为目标,不断优化政府公共服务。避暑旺季,组织公安、城管等各部门加派力量全力保障交通。同时,全市成立100余个社团,丰富“候鸟”的精神文化生活,及时收集解决游客诉求。积极开展校地合作,建设湖北民族大学林学园艺利川研究院、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利川产学研基地,不断提升康养产业科研水平,带动森林康养产业质的飞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