湖北建始:五措并举,确保小流域源头水清河畅
河流水系源头治理是小流域综合治理的起始重要环节。建始县东洛河(东龙河)起于茅田乡封竹村李家湾,流经子母桥村、太和街村(青岩)、东龙河村,在鱼泉洞汇集流入中下游的三里乡。东洛河源头水生态保护、水环境安全关乎着茅田、三里14个村(社区)的生产生活用水,该小流域水的源头(李家湾贺家坪河沟岩石罅隙出水)处周边生态涵养保护,近年来采取生态修复、环境治理、产业转型系列手段,强化宣传、监管、工程措施,确保源头水质良好,给沿途老百姓带来安全、干净的水资源。
一是科学认识小流域水源地历史。封竹村李家湾的贺家坪河沟山边,近20年前建有1座煤矿(联谊煤矿),当时该煤矿年产量达到6万吨,生意红火、开采工人100余人,运煤车辆穿梭矿山林间,是当地较大型企业。煤矿一带、贺家坪河沟及附近环境问题接踵而至:工人民众环保意识淡薄,生活垃圾随意丢弃,工矿污水仅简易处理直排河沟,水质受到影响;来往运煤车辆尾气排放,致使空气质量降低;随意堆砌挖煤产生的废渣,随意砍伐林木以供生活取暖,山林植被破坏较严重;河沟周边粗放式耕种,大量粪污直排农田,超量使用化肥,农业面源污染难以避免。东洛河水源地涵养与生态保护,一度成为“老大难”问题。
二是大力实施多举措生态化治理。随着时间推移,出现的各类环境问题,需对封竹村李家湾的贺家坪河沟周边,多措并举开展生态修复,以点带面,恢复东洛河的“源头活水”。(一)实行闭矿迁工控污,切断重污染源。2008年彻底关闭联谊煤矿,搬迁80余户工人,工矿废水、固体废渣、生活垃圾、生活污水大幅度减少,河沟源头水质基本变清。(二)加强矿区治理,推进水源涵养。清理煤矿内弃渣,削坡整形,平整场地,在水系源头被破环山体植树造林,丰富植被资源,涵养水系资源,针对损坏的山林耕地播撒草籽,强化水土保持修复。(三)善用河湖长制,加强巡河宣传管理。乡级河长、村级河长、监督员、保洁员对东洛河流域上游开展日常巡河及宣传提示,层层压实责任,提升群众护河爱河环保意识,河道、水库、水体水资源管控做到污水无直排、水面无漂浮物、岸边无垃圾的管护目标。(四)推进人居环境治理,减少生活污染。开展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收集,建立清转运处体系,做到垃圾不落地;封竹淌分散农户与安置小区村民通过厕改等措施,卫生厕所普及率100%;实施农村生活污水项目工程,新建污水主管网1800米、入户管网2000米,集中式生态湿地1个,单户式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施85套;利用房前屋后小菜园、小果园、小花园等就近消纳生活污水,利用粪肥实行绿色种养还田,减少化肥使用量,形成良性循环。(五)推进产业转型发展,注重生态康养。从工矿业转型为旅游业,在封竹村招商引资,建设避暑基地“云崖湾”,打造高端康养旅游名片,推动村民就近就业,实现产业转型发展,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。
三是水系源头常态保护成效明显。东洛河(东龙河)小流域水系源头封竹村坚持统筹生态、生产、生活,实施山水林田湖草路村庄系统治理,培育壮大农旅特色产业,努力践行“两山”转化路径,不断提升“生态美、产业强、百姓富”水平。经过近年的不断发展、治理与修复,东洛河源头恢复了生态涵养、保护修复属性。在贺家坪河沟山边,行走河流源头其中,仿佛置身于原始森林,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,令人心旷神怡,植物郁郁葱葱,树木盘根错节的搭在石壁上,再不见裸露的矿山。河水清澈,能清晰的望见河底的苔痕,河水表面无悬浮垃圾,水质优良,硫、氟含量大幅度降低。以点带片,茅田乡东洛河上游生态保护片通过污染防治、生态修复、人居环境整治、康养文旅产业,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。东洛河在东龙河村百眼泉水汇聚而成,穿越峭壁深谷,从牛肝马肺峡谷呼啸而出,亲吻着三里乡的老村和小屯,漫游过二龙湾、河水坪,宛转流畅的九母滩,最后从汪家寨岩壁汇入马水河。